7/27
費了一番折騰來到西塘,與民宿老闆約好了在下車處等我。
可能彼此都沒料到對方這麼年輕吧,電話中的生疏有禮轉變為一種較熱烈的態度。
西塘也是個江南小鎮,好處是不用收門票,相較也沒這麼商業化。
旅行至此,心境已有所轉變,從急切的找尋著景點,到悠閒地東走西繞,漫無目的。
也許也是因為它沒有歷史包袱,沒有名人勝跡,就純粹一古樸的小鎮。
不用特別的去尋找,因為江南水鄉的氣息已無處不在。
濃膩的濕氣、斜細的雨絲、斑駁的灰白牆和映在水道上的倒影、搖曳的小船、酒家的杏黃旗。
圓拱型的石橋、似乎從未乾過的青石板、窄巷內有紅燈籠、小門內的古典紅木家具,古老的煙斗和瓷器。
怎能忘了垂柳?
江南啊江南!
雨則歇,雨停則行。平常旅遊最討厭遇到下雨,在這裡卻相反。不下雨,又怎麼叫江南?
小小的西塘,我一下子就快繞完了。
位置較佳的都已改成商舖民宿,但若細細找尋,仍有許多古樸的民宅,雖然或許不是「江南」。
那個想像中的「江南」,卻是真正的,現代化的,屋頂上可看到冷氣、太陽能板的真實的江南。
午後陣雨,我跑去找小老闆泡茶聊天,看紀曉嵐伴乾隆遊江南,又搬了兩張躺椅到門口(也就是水道邊)看雨。
未來能有多少悠閒地午後半躺著,就為了看雨聽雨,在江南。
小老闆說,西塘這幾年變得很多,阿湯哥來拍片後更越來越商業化了,家家都做生意。
人一多,水道內的淤泥就越多,水流也越緩慢越溷濁。他小時候水可是清澈的呢。(看他樣子不到二十歲)
憂鬱藍色的傍晚,燈火通明的夜晚。
我選了一個沒有燈光的石橋上取景照相,流連不去。
橋上,在莫名其妙的攀談中,認識了一個叫夏天的女孩,一個將要去上海打拼的理髮小妹,和一個成大的台灣男生。
四個人都是獨自旅行,當然有聊不完的旅遊經驗和對旅行的看法。
坐在漆黑的欄杆上,兩個台灣人,一個四川一個浙江,卻一見如故,分享並欽羨彼此的經歷。
或許再也見不到,但不也共享了這一段美好的回憶嗎?
夜深了各自回家。
隔天約好了去看晨景,果然是女生,喜歡叫人拍自己又喜歡美食。
我對西塘小吃一無所知,在兩女生的介紹下吃了一些,轉眼即忘,只記得因為太早去吃,東西剛加熱,外熱內冷不好吃。
六點就出門,街道上冷冷清清更有味道,替兩位女生各拍了幾張照片,算是旅行中難得拍的人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