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7日 星期三

蘇州

蘇州不是個很好玩的地方,或許是因為我不懂得欣賞園林之美,但仍有許多可觀之處。
7/23 我離開揚州,在蘇州做短暫的停留。
一下車只見車水馬龍,東南西北分不清楚,對蘇州的景區分佈沒有基本的概念。
在車站的便利商店寄放了行李買了張地圖,時間滴答滴答的浪費,卻不知道有限的時間該去哪裡。
本是早上就想去烏鎮,卻因民宿老闆的勸說而改傍晚去,這就多出了這段時間。

在公車站牌晃了一晃,卻沒到什麼著名景點的,一時間也不知怎麼轉,就上了一年輕人的摩低(摩托車低士taxi)。
年輕人教我記了幾個交通的樞紐,重要的轉車站,於是乎我也學會了用公車在蘇州來往自如。
算盤已定,這天的主要行程是四大名園之一的拙政園,路上會經過報恩寺,還可以參觀左近的蘇州博物館。
如果還有時間再去個留園,這幾個都不會太遠。

報恩寺是三國孫權所建,好像是為了他老母吳國太。
比較特別的是寺廟結合了園林之美。
例如一般寺廟前殿的正面會放彌勒佛,背面韋陀金剛(舉杵的姿勢可看出該寺可否留宿)
報恩寺也是有彌勒佛和韋陀金剛,卻沒有前殿,而以假山、太湖石、盆栽取代。
寺內高塔的底部有分內外兩層,外層開滿了特大窗,既個照明,又可取景。
從高塔往下看是蘇州的全景,沒什麼大樓,滿是白牆灰瓦的平房。
一簇一簇的綠樹或許就是庭園的範圍吧。
比例玲瓏的觀音殿後方即是寺中園林,有幾隻貓懶洋洋的走動睡覺,眼神邪惡。
此處的園林景緻倒不稀罕,建在廟中以佛塔取景這點比較特別,但整體景緻被寺內店家鮮艷的遮陽蓬和白塑膠椅破壞了。

往拙政園的直線道路汽車禁入,在一間連鎖餃子店隨意吃吃後,雇了輛人力車把我拉到拙政園。
我這個人的審美觀大抵是極為膚淺幼稚的,喜歡顏色鮮艷形象分明的。
剪竹垂楊荷葉田田,曲橋迴廊漏窗影斜,美則美矣,卻不能讓我美到讚嘆的地步。
住起來一定很舒適是真的。
亭台閤榭各有不同作用,四季各有美感,光線通風考慮周到,甚至為了聽雨而特地種芭蕉,這樣的閒情雅緻在北方大院可是看不到的。


左近的蘇州博物館是貝津銘的作品,其中用到了江南庭園技法借景的原理,收納窗外修竹如畫,曲橋蜿蜒。也是特別。
但就對主體建築沒什麼感覺了。
而博物館內是有些東西可看,但展出不多。
博物館和太平天國忠王府相通,內有唐伯虎所題字和文昌明所植蕉。
主要還是介紹太平天國的歷史,忠王(李秀成?)的事蹟,其教會規定和風俗。
其中有協助忠王的老外傭兵紀錄有關忠王的形象,讀來很是有趣。忠王大致是個瘦小精明的孫悟空般人物。
想繼續逛,得考慮車票時間,也就提前搭公車回車站了。

7/25 晚上回到蘇州,沒聯絡好預定的青年旅社,問了好幾家其他的青年旅社,只剩下一家位置稍偏的青年旅社還有位置,只好又搭摩低。摩低師父說那地點附近多是開給老外的商店,果真如此,物價也偏高。但青年旅館仍便宜。
走比較遠找了家當地小炒店,價格便宜,味道竟還不錯,看了本大陸十幾年前的國際旅遊雜誌,內容和想法很有趣。
痛斥了西班牙的鬥牛和讚揚了某個東歐的共產獨裁者。
和一個老法和老韓睡,老法稍微聊了幾句,他的行程頗怪,去了陽朔、西安和香格里拉,都不太順路。
老韓英語和中文都很不通,很難溝通。
其他幾個床位可能是老美,很晚才回來,幸好有無敵耳塞不受干擾。
和東歐口音的年輕美女聊了兩句,竟然結結巴巴,現在知道英語口語的重要性了。
話說回來,用國語和初次見面的美女聊天我應該也會不知所云。

隔天一早青年旅社還沒開門我就坐在樓下等,又是排滿行程的一天。
首先轉車去虎丘。下了車遠遠就看到虎丘塔巍峨聳立,號曰中國的比薩斜塔,古樸尤有過知。
虎丘頗大,遊客也多。一團團的遊客迅速來來去去,我在其中,聽著不同的導遊詞,和說故事的方式。
這裡的傳說頗多,吳王闔閭的墓穴、專諸的魚腸劍、西施汲水處、試劍石(秦始皇的?)、被偷窺而自殺的女子古真嬢墓。

總括來說,若無這些傳說,可觀者只有虎丘塔和劍池,其餘當作公園走走固可,作為風景名勝則不如。
之前聽當地人說蘇州有一古街山塘街,查地圖是在虎丘附近。
找到了山塘街,卻遠非自己想像,一路都是民宅,雖略有古意,卻沒什麼景緻,偶有遺跡卻未經整修。
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從街頭一直走,一直一直走,毫無止境的感覺。
好不容易到了一當地的菜市場,看看人家賣什麼東西,倒也新鮮有趣。
水果超級便宜,青年旅館附近真的是騙外國人的。
兩顆水蜜桃五元,咬一口汁液四射,連吃兩顆,大快朵頤。
繼續走果然看到了比較商業化的山塘古街了,還特別弄了個牌樓叫山塘勝跡,有些給觀光客看的商業玩意。
論江南古意差烏鎮同里甚遠,雖不能說被騙,但在大太陽下走了這麼久卻不值得。
找了家看起來比較像樣的小吃店休息,後來才知道這還是當地有名的點心,蟹殼黃。
蟹殼指的是形狀,其實是餅類,據說此名為乾隆所賜。

山塘街走到底有個白居易展,很沒什麼東西,遠眺有個城樓,但我的精神體力大致耗在全程的山塘街了。
出山塘街後竟是個鬧區,很多年輕人在此出沒。對這個我當然沒興趣,專心找前往寒山寺的公車。
此時我上了張繼一個小當。
話說楓橋夜泊的寒山寺鐘聲竟能聽到,應該不遠。
找不到到寒山寺的公車,卻有到楓橋的,於是我自以為聰明的上了車。
二三十分鐘後到了楓橋卻是鳥不生蛋的地方。
道路還在整修,塵土飛揚,公車站牌附近連個遮陽的地方也沒有。空蕩蕩一片,有些建築,但都拉上鐵門。
問了第四個人,才知道寒山寺在哪,還是個大嬸。
住楓橋還不知道寒山寺在哪?太誇張了吧?
就好像我當初在重陽宮附近問:活死人墓在哪,竟也是只有一大嬸知道。
難道他們這麼不重視鄉土教育?

寒山寺離楓橋有三四站,鐘聲應該是傳不太來。於是我又坐上車往回走,下了車又走了四五百公尺,才到寒山寺。
寒山寺遊客更多,滿滿都是人,而且建築看起來都很新,讓人失望。
為了寒山寺的鐘聲,寺方另闢場地,建了個梵音閣,並放了個為世界和平祈福的特大鐘,一看200x年才完成的。
出來時看到寒山寺外全是遊覽車,交通緩慢,問了個指揮交通的大哥留園公車怎麼搭,卻說附近沒公車。
但還服務周到,替我找來輛小車,讓我自己講價。

我覺得自己越來越能欣賞江南庭園了,主要要有顆賞玩悠閒的心。
我喜歡留園勝過了拙政園。也許在一天的勞累和失望之後,我很能享受在留園休憩的時光。
或許我的心態和當年建造江南庭園的大官富商回到家的心態在某種意義上重合了。
好累,經過一天的塵囂,在家中就能夠親近自然,真是太幸福了。
我在留園走走坐坐,偶爾閉目養神,甚至還小睡了一下,還聽了聽著名的蘇州彈評。

一彈一唱,帶領聽眾進入了一個古老而美好的時光。
另外,我喜歡留園的太湖石也勝過了拙政園。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留園遇到了同寢室的老法,他竟然說他在這裡也遇到了老韓,真巧。

本還想去另一寺廟(忘了),到了卻關門了,而不知怎麼的,屁股很痛竟至無法走路

同里

同里是個鼻屎大的江南小鎮,卻是cp值最大的江南小鎮。
7/24我離開了烏鎮,從桃源轉車來到了同里。
下車的時候我懷疑自己來錯了地方,就一個很一般的中國城鎮,沒有絲毫水鄉澤國的氣息,甚至連觀光景點也稱不上。
起先是有點失望和害怕的。
但順著指標走,漸漸遊人多了起來,比較相信自己沒有走錯路了,但對同里卻不抱持什麼希望。

幸運的是過了檢票時間,我輕輕鬆鬆的進了景區,跟著招攬生意的婦人住進了一間客棧。
價格不算便宜,120RMB,但我看見房間內的雕花大床和華麗古典梳妝台,我就捨不得離開了。
天還亮著,我自是出門閒晃。這才漸漸發覺同里的有趣。
首先他的河道窄,所以橋特別的密,再來是很多連機車都進不去的小巷子,鑽來鑽去,東拐西繞,也不知道自己會從哪裡出來。雖然主要道路上的每家每戶仍是店面,但鑽進了小巷子內就是古樸的民居。
閒逛途中,正好有一組人馬搭船還差一個人,湊著我彼此都省了些錢。
搖櫓的大嬸搖搖晃晃送著我們六人小小繞了同里,景雖不佳,卻很有味道,除了幾部轎車停在岸邊很煞風景。
時間也慢慢到了黃昏。
花了好一段時間為手機卡充值,我的手機卡是北京的,大部分都不提供充值,找了好幾家才成功。

回到岸邊吃晚餐時天已全黑,菜有油又貴,但夜涼風輕,也是一種享受。
晚上買了一堆零食,睡在雕花大床上邊吃邊看電視,十分的滿足。



隔天一大早就醒了,售票時間還沒到,獨自在大街小巷遊蕩。
天氣晴朗,街上卻冷清,大部分的店面都還沒開,彷彿整個街道就只我一人。
終於等到了售票員的出現,同里套票80,可以參觀的景點卻很多。
園林府第,奇石文物,古床雕塑,玉石茶器,還有戲曲表演,內容極為豐富。

而且常常一整個園林除了工作人員只有我一人,超爽。
門票還包括附近一小島的船票,不去白不去。
唯一缺點是這天天氣太好,太熱,江南都不江南了。
這天晚上我睡在蘇州的青年旅社。


2010年1月20日 星期三

烏鎮

7/23

這天從揚州來到了蘇州,目的卻是烏鎮。
烏鎮的民宿主人叫我晚點才去,於是白天大半的時間我待在蘇州遊晃,此時暫且不提。
下午三四點後我才搭客運到桃源以轉烏鎮,卻已沒有班車,只好雇了輛破銅爛鐵卡吱卡吱地來到了烏鎮。
和民宿主人一切以簡訊溝通,到了方知主人是個貌似連簡訊也不會用的大嬸,真是失敬。
大嬸叫我把行李交給她,好讓我方便在西柵夜遊,卻不先帶我回民宿。
我有點害怕,但想這間民宿網路上有推薦,應不至於弄鬼。小心起見,仍是把重要的東西挑出來自己帶著。
大嬸又幫我攔了輛車,壓低價格,就這樣還沒回神前我已到達了西柵。
此時約是傍晚,燈火一點點亮了起來。

西柵現已是人工改造的地方了,雖然以前真有這樣的地方,但被企業買下後,居民已經遷出,房屋也經過重修。


一個非常嶄新的江南古鎮。
對此我沒有什麼憤世嫉俗的評論,畢竟這樣的人工景緻雖不真實,卻十分漂亮。
雖然古代江南的夜晚必定沒有現在的五光十色,但經過打光的白牆灰瓦映在水上,真讓人心醉神迷。
我獨自在西柵中繞來繞去,處處美景,流連忘返。連飯也沒吃,水也不喝,光顧著取景照相。
(當然另一部份原因也是在景區內吃喝實在太貴)
景區關門前一刻我才離開。萬幸的是,大嬸還真的來接我,沒遇上詐騙集團。
我們在暗夜中步行了好一陣,穿了幾個小巷才終於到達,來時坐車,回時走路,現在才覺得飢渴交迫。

民宿已在東柵景區內,隔天早上和大嬸及同住的小情侶共進早餐,聊聊天,等待景區開放一陣子後才出門。
東柵很小,沒什麼看頭,雖很多民宅,但大部分大門深鎖,偶爾看見居民在內,黑漆漆的,也不知怎麼生活。




沒什麼水景可看,就看看人家釀酒廠染布坊。

不知不覺竟走出了景區!要回去竟要買票!?
我也不著急,往民宿主人建議的北柵(還是南柵?)走去。


一路上就是現實中江南小鎮的現況了。
殘磚爛瓦還有魚腥味,好像回到一個奇怪的時代。
房子的風格和昨晚的美麗西柵是一樣的,屋況卻差了一世紀。
一百年前的房子內摻雜著幾樣二十年前的家具,播放著十年前的周星馳電影。
內心感覺五味雜陳,無法描述。

我走了很久走不到北柵就放棄了,回程時遇到同住民宿的情侶,跟他們借了電話請一老伯將我行李拿出來。
詢問方知我所止步的草叢過後就是北柵,就當作旅途中的一個懸念吧。





2010年1月19日 星期二

上海

7/28

上海比較可惜什麼都沒玩到。
因為傍晚才到,隔天就要回台灣了,還被車站的阿婆所誘,住進了濕氣很重價格又不太便宜的旅館,還被抽佣金。
附近髒亂吵雜,一點也不像印象中的上海,而且到處都在施工,據說是為了迎接世博,很多較低的老房子都要拆掉。
阿婆給了許多錯誤的情報,本想晚上去外攤看看,卻因此找不到公車。
主要也是上海太大道路複雜,又沒做功課,畢竟自己本就不喜歡大城市,只想過境此處。

隔天坐車去機場才勉強看了看真正的上海,許多現代化的建築,不乏造型特殊的,街道大而乾淨。

西塘

7/27

費了一番折騰來到西塘,與民宿老闆約好了在下車處等我。
可能彼此都沒料到對方這麼年輕吧,電話中的生疏有禮轉變為一種較熱烈的態度。
西塘也是個江南小鎮,好處是不用收門票,相較也沒這麼商業化。
旅行至此,心境已有所轉變,從急切的找尋著景點,到悠閒地東走西繞,漫無目的。
也許也是因為它沒有歷史包袱,沒有名人勝跡,就純粹一古樸的小鎮。
不用特別的去尋找,因為江南水鄉的氣息已無處不在。
濃膩的濕氣、斜細的雨絲、斑駁的灰白牆和映在水道上的倒影、搖曳的小船、酒家的杏黃旗。
圓拱型的石橋、似乎從未乾過的青石板、窄巷內有紅燈籠、小門內的古典紅木家具,古老的煙斗和瓷器。
怎能忘了垂柳?
江南啊江南!
雨則歇,雨停則行。平常旅遊最討厭遇到下雨,在這裡卻相反。不下雨,又怎麼叫江南?
小小的西塘,我一下子就快繞完了。
位置較佳的都已改成商舖民宿,但若細細找尋,仍有許多古樸的民宅,雖然或許不是「江南」。
那個想像中的「江南」,卻是真正的,現代化的,屋頂上可看到冷氣、太陽能板的真實的江南。
午後陣雨,我跑去找小老闆泡茶聊天,看紀曉嵐伴乾隆遊江南,又搬了兩張躺椅到門口(也就是水道邊)看雨。
未來能有多少悠閒地午後半躺著,就為了看雨聽雨,在江南。
小老闆說,西塘這幾年變得很多,阿湯哥來拍片後更越來越商業化了,家家都做生意。
人一多,水道內的淤泥就越多,水流也越緩慢越溷濁。他小時候水可是清澈的呢。(看他樣子不到二十歲)
憂鬱藍色的傍晚,燈火通明的夜晚。
我選了一個沒有燈光的石橋上取景照相,流連不去。
橋上,在莫名其妙的攀談中,認識了一個叫夏天的女孩,一個將要去上海打拼的理髮小妹,和一個成大的台灣男生。
四個人都是獨自旅行,當然有聊不完的旅遊經驗和對旅行的看法。
坐在漆黑的欄杆上,兩個台灣人,一個四川一個浙江,卻一見如故,分享並欽羨彼此的經歷。
或許再也見不到,但不也共享了這一段美好的回憶嗎?
夜深了各自回家。
隔天約好了去看晨景,果然是女生,喜歡叫人拍自己又喜歡美食。
我對西塘小吃一無所知,在兩女生的介紹下吃了一些,轉眼即忘,只記得因為太早去吃,東西剛加熱,外熱內冷不好吃。
六點就出門,街道上冷冷清清更有味道,替兩位女生各拍了幾張照片,算是旅行中難得拍的人像。


嘉興

7/28

濕漉漉地到了車站,望著一群群前往上海或南京的旅客,我的下一站不太一樣,在嘉興的煙雨樓。
黃藥師一化為七,決戰郭靖和全真七子的大戰,就發生在這裡。
與我同行的是西塘結識的理髮小妹,她已步入上海工作前的散心之旅的尾聲,在車站巧遇遂同行。
我也已進入此中國壯行的尾聲...
煙雨樓在南湖,從嘉興火車站搭公車約半小時可直達。
風景區門口有簡介,煙雨樓只是南湖四個景點的一個,四個景點皆以遊船相通。
對我,最重要的當然是煙雨樓。
買了門票一進門,赫然見到金庸所題的「醉仙樓」。
丘處機大戰江南七怪,以飲酒於大酒缸為題各顯神通,並訂下十八年後郭靖楊康的醉仙樓之約。
『就算有天大的事,八月十五,也得到醉仙樓赴約!』今日我終於來了。
雖然此「樓」不成「樓」,只有一層,雖然也是餐廳,但似乎已經歇業,可惜了金老的題字和其醉仙樓之名。
閒步去乘船,沒什麼遊客,等了一陣子才發船。
雖沒下雨,湖面上卻水氣蒸騰瀰漫,朦朧中的煙雨樓更符合其名,湖上的風很涼爽舒適,毫無暑氣。
郭靖就是這樣從南湖邊上划船到湖心的煙雨樓。
只是他那時是一心找黃藥師報仇的急切心態,和我有小美女相伴的悠遊自在,可說是天壤之別了。
煙雨樓的型態越來越近,匾額的煙雨樓三字越來越清晰,似乎洪七公正輕飄飄的一躍而下,喝令眾人止戰。
自小熟讀射鵰的我越來越熱血沸騰。
煙雨樓內有關於歷史的介紹。
原來此煙雨樓已非舊時的煙雨樓,曾重建多次,宋朝的果真只有三面環湖,不像今日的四面,乾隆遊江南時特別喜歡此處。
環顧四方,尋找哪裡是決戰的空地,哪裡又是周伯通藏身的屋頂,實在頗多趣味。
樓內還有古早紀錄煙雨樓的圖片,和南湖女子採蓮的照片,由此想像嘉興程瑛、陸無雙當年的神態。
楊過可是在這裡長大呢!!!
下個景點是南湖革命紀念館,原來中國共產黨是在南湖誕生的,看館內名人照片和生平,發現不少人都是被自己人鬥死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原來毛澤東年輕時還蠻帥的,而且跟我表姊夫長得可真像。

更高興的是等船期間,一嚐了嘉興粽的滋味,是個有品牌的嘉興粽連鎖速食店,叫漱香齋?
黏而不膩,口齒留香。程瑛替楊過包的嘉興粽,不知是否也是這種滋味。
雨漸漸大了起來,我與理髮小妹共乘一傘,登壕股塔。
塔本身沒什麼,但登高望遠可覽南湖全景。此時霧氣更濃,南湖上白茫茫的一片。
在這樣的霧裡,歐陽鋒率蛇陣大舉進攻,柯鎮惡領著眾人逃難。
最後一個景點是後來建的江南式庭院,難道我還看得不多嗎?
不過在雨中有小美女攬著我的手,心情還不錯。
可惜小美女的車票時間已到,我們算是坐計程車趕著回火車站的。
百忙中,我還問一問司機大哥,請問嘉興有沒有個「王鐵槍廟」?
與小美女匆匆的分別了,日後只怕再也沒見面的機會。
懷著一絲離別的惆悵和找不到王鐵槍廟的遺憾,我前往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