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 我離開揚州,在蘇州做短暫的停留。
一下車只見車水馬龍,東南西北分不清楚,對蘇州的景區分佈沒有基本的概念。
在車站的便利商店寄放了行李買了張地圖,時間滴答滴答的浪費,卻不知道有限的時間該去哪裡。
本是早上就想去烏鎮,卻因民宿老闆的勸說而改傍晚去,這就多出了這段時間。
在公車站牌晃了一晃,卻沒到什麼著名景點的,一時間也不知怎麼轉,就上了一年輕人的摩低(摩托車低士taxi)。
年輕人教我記了幾個交通的樞紐,重要的轉車站,於是乎我也學會了用公車在蘇州來往自如。
算盤已定,這天的主要行程是四大名園之一的拙政園,路上會經過報恩寺,還可以參觀左近的蘇州博物館。
如果還有時間再去個留園,這幾個都不會太遠。
報恩寺是三國孫權所建,好像是為了他老母吳國太。
比較特別的是寺廟結合了園林之美。
例如一般寺廟前殿的正面會放彌勒佛,背面韋陀金剛(舉杵的姿勢可看出該寺可否留宿)
報恩寺也是有彌勒佛和韋陀金剛,卻沒有前殿,而以假山、太湖石、盆栽取代。
寺內高塔的底部有分內外兩層,外層開滿了特大窗,既個照明,又可取景。
從高塔往下看是蘇州的全景,沒什麼大樓,滿是白牆灰瓦的平房。
一簇一簇的綠樹或許就是庭園的範圍吧。
比例玲瓏的觀音殿後方即是寺中園林,有幾隻貓懶洋洋的走動睡覺,眼神邪惡。
此處的園林景緻倒不稀罕,建在廟中以佛塔取景這點比較特別,但整體景緻被寺內店家鮮艷的遮陽蓬和白塑膠椅破壞了。
我這個人的審美觀大抵是極為膚淺幼稚的,喜歡顏色鮮艷形象分明的。
剪竹垂楊荷葉田田,曲橋迴廊漏窗影斜,美則美矣,卻不能讓我美到讚嘆的地步。
住起來一定很舒適是真的。
亭台閤榭各有不同作用,四季各有美感,光線通風考慮周到,甚至為了聽雨而特地種芭蕉,這樣的閒情雅緻在北方大院可是看不到的。
左近的蘇州博物館是貝津銘的作品,其中用到了江南庭園技法借景的原理,收納窗外修竹如畫,曲橋蜿蜒。也是特別。
但就對主體建築沒什麼感覺了。
而博物館內是有些東西可看,但展出不多。
博物館和太平天國忠王府相通,內有唐伯虎所題字和文昌明所植蕉。
主要還是介紹太平天國的歷史,忠王(李秀成?)的事蹟,其教會規定和風俗。
其中有協助忠王的老外傭兵紀錄有關忠王的形象,讀來很是有趣。忠王大致是個瘦小精明的孫悟空般人物。
想繼續逛,得考慮車票時間,也就提前搭公車回車站了。
7/25 晚上回到蘇州,沒聯絡好預定的青年旅社,問了好幾家其他的青年旅社,只剩下一家位置稍偏的青年旅社還有位置,只好又搭摩低。摩低師父說那地點附近多是開給老外的商店,果真如此,物價也偏高。但青年旅館仍便宜。
走比較遠找了家當地小炒店,價格便宜,味道竟還不錯,看了本大陸十幾年前的國際旅遊雜誌,內容和想法很有趣。
痛斥了西班牙的鬥牛和讚揚了某個東歐的共產獨裁者。
和一個老法和老韓睡,老法稍微聊了幾句,他的行程頗怪,去了陽朔、西安和香格里拉,都不太順路。
老韓英語和中文都很不通,很難溝通。
其他幾個床位可能是老美,很晚才回來,幸好有無敵耳塞不受干擾。
和東歐口音的年輕美女聊了兩句,竟然結結巴巴,現在知道英語口語的重要性了。
話說回來,用國語和初次見面的美女聊天我應該也會不知所云。
隔天一早青年旅社還沒開門我就坐在樓下等,又是排滿行程的一天。
首先轉車去虎丘。下了車遠遠就看到虎丘塔巍峨聳立,號曰中國的比薩斜塔,古樸尤有過知。
虎丘頗大,遊客也多。一團團的遊客迅速來來去去,我在其中,聽著不同的導遊詞,和說故事的方式。
這裡的傳說頗多,吳王闔閭的墓穴、專諸的魚腸劍、西施汲水處、試劍石(秦始皇的?)、被偷窺而自殺的女子古真嬢墓。
總括來說,若無這些傳說,可觀者只有虎丘塔和劍池,其餘當作公園走走固可,作為風景名勝則不如。
之前聽當地人說蘇州有一古街山塘街,查地圖是在虎丘附近。
找到了山塘街,卻遠非自己想像,一路都是民宅,雖略有古意,卻沒什麼景緻,偶有遺跡卻未經整修。
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從街頭一直走,一直一直走,毫無止境的感覺。
好不容易到了一當地的菜市場,看看人家賣什麼東西,倒也新鮮有趣。
水果超級便宜,青年旅館附近真的是騙外國人的。
兩顆水蜜桃五元,咬一口汁液四射,連吃兩顆,大快朵頤。
繼續走果然看到了比較商業化的山塘古街了,還特別弄了個牌樓叫山塘勝跡,有些給觀光客看的商業玩意。
論江南古意差烏鎮同里甚遠,雖不能說被騙,但在大太陽下走了這麼久卻不值得。
找了家看起來比較像樣的小吃店休息,後來才知道這還是當地有名的點心,蟹殼黃。
蟹殼指的是形狀,其實是餅類,據說此名為乾隆所賜。
山塘街走到底有個白居易展,很沒什麼東西,遠眺有個城樓,但我的精神體力大致耗在全程的山塘街了。
出山塘街後竟是個鬧區,很多年輕人在此出沒。對這個我當然沒興趣,專心找前往寒山寺的公車。
此時我上了張繼一個小當。
話說楓橋夜泊的寒山寺鐘聲竟能聽到,應該不遠。
找不到到寒山寺的公車,卻有到楓橋的,於是我自以為聰明的上了車。
二三十分鐘後到了楓橋卻是鳥不生蛋的地方。
道路還在整修,塵土飛揚,公車站牌附近連個遮陽的地方也沒有。空蕩蕩一片,有些建築,但都拉上鐵門。
問了第四個人,才知道寒山寺在哪,還是個大嬸。
住楓橋還不知道寒山寺在哪?太誇張了吧?
就好像我當初在重陽宮附近問:活死人墓在哪,竟也是只有一大嬸知道。
難道他們這麼不重視鄉土教育?
寒山寺離楓橋有三四站,鐘聲應該是傳不太來。於是我又坐上車往回走,下了車又走了四五百公尺,才到寒山寺。
寒山寺遊客更多,滿滿都是人,而且建築看起來都很新,讓人失望。
為了寒山寺的鐘聲,寺方另闢場地,建了個梵音閣,並放了個為世界和平祈福的特大鐘,一看200x年才完成的。
出來時看到寒山寺外全是遊覽車,交通緩慢,問了個指揮交通的大哥留園公車怎麼搭,卻說附近沒公車。
但還服務周到,替我找來輛小車,讓我自己講價。
我覺得自己越來越能欣賞江南庭園了,主要要有顆賞玩悠閒的心。
我喜歡留園勝過了拙政園。也許在一天的勞累和失望之後,我很能享受在留園休憩的時光。
或許我的心態和當年建造江南庭園的大官富商回到家的心態在某種意義上重合了。
好累,經過一天的塵囂,在家中就能夠親近自然,真是太幸福了。
我在留園走走坐坐,偶爾閉目養神,甚至還小睡了一下,還聽了聽著名的蘇州彈評。
一彈一唱,帶領聽眾進入了一個古老而美好的時光。
另外,我喜歡留園的太湖石也勝過了拙政園。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留園遇到了同寢室的老法,他竟然說他在這裡也遇到了老韓,真巧。
本還想去另一寺廟(忘了),到了卻關門了,而不知怎麼的,屁股很痛竟至無法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