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 60~70?
車費 5

份量對兩個人來說有點多,三、四個人吃差不多,最後吃不玩,丟了又覺得浪費,遂打包回去,但最後仍是沒吃,真是討債。
Alan對劉三姐沒興趣,他去逛西街,我自己在街口坐接駁公車去看劉三姐,這個小車的收費方式很奇怪,十個人的座位,以趟計價,一趟二十塊,但又沒這麼單純,如果乘客有在不同的地方下車的收費標準更怪,會有那種明明是走一樣的路程,司機賺得錢會不一樣的情形。無所謂浪費時間細講。
到了門口拿到了前一天晚上訂的票,領了雨衣,就自行找位子坐好了。

關於桂林印象劉三姐的故事我也都是道聽塗說,就當是街聞巷語。
這是張藝謀籌畫製作的大型實景山水歌舞秀,最初表演時演員有真為了表演一絲不掛,但卻因此有人以看美女跳脫衣舞為賣點,還到處租售望遠鏡(現在還有),所以現在是穿類似體操選手穿的肉色緊身衣。
門票最低入場價是188,但據旅行社李先生的說法,他可以買到168的票。甚至,你可以買到幾十塊的票,但那是非常不正規的,不是合法入場的,是撐了隻小船繞到後面去看的,又遠視野又不好。
據小覃的說法,劉三姐是五六十年前的人物,號稱歌仙,山歌就是因為他才發揚光大的,至於是否真有這個人學者們還在議論,小覃是相信有這號人物的,而大部分的人是因為電影有拍才知道劉三姐的。
劉三姐有個阿牛哥,下午騎車有經過遇龍河上阿牛哥初會劉三姐的地方,但現在的橋已不是那時的橋了。
至於故事是不是這樣,google一下就知道了。
至於表演怎樣呢?我是看熱鬧的外行,聽不懂他們唱什麼(壯族語?),也不知道劇情走向,就看著場面浩大、歌聲嘹亮(聽不出有用音響)、衣著華麗、燈光炫目,但有些設計還挺用心。
有一幕劉三姐的船隻飄然遠去,為了製造出距離感,灕江上佈滿了和觀眾席平行的紅布,這些紅布既是讓船夫移動的工具,配合著節奏上下擺動又可製造出波浪的效果,斜切著這些紅布遠去,感覺就像是走到了視界的盡頭。
舞台是在灕江上,進場退場更是特別困難,導演或用黑夜掩護,或用燈光秀轉移注意力,或利用地勢的遼闊將背景變為前景,讓觀眾不知不覺於場景的變換。
全劇中,有熱鬧喧騰的歡聲歌唱,也有令人屏氣凝神的冷艷容光,一幕劉三姐(還是嫦娥?)褪去衣裳,赤裸著身子(假的)在一彎新月上舞姿飄逸,桂宮秋冷,暮色低沉,頗有出塵登仙之感。
但還是有些莫名其妙的段子,快退場前有一批穿著整齊劃一民族服裝的複製人軍團,手拉手蜿蜒步行而入(水上有舞台),燈光控制下,他們的衣服忽金忽銀,金的應該是服飾顏色在加上打燈,銀的部分是身上的白燈泡。有一陣子燈光全暗,就剩下白燈泡忽明忽滅,因為沒有光完全看不到人,舞台效果就成了好像有幾個人在忽左忽右瞬間移動,有時又像複製人一個接一個冒出來,中間還看到有人燈泡故障delay了一下的,完全不知道想表達什麼意思,就視覺效果好笑而已。
坐車回西街一樣是坐來時的接駁公車,不用付錢(還是只是我沒付又沒被抓到?)
經過西街要回去旅館,順便看看,酒吧餐廳特色商店,我不是很有興趣。
路上被攔了下來,一見是個黑瘦矮小的三四十歲女人,露出不怎麼整齊的牙齒: 要不要找美女啊?
美女說的不會是大嬸你吧?我感覺一陣噁心,匆忙離去,西街也就走馬看花了。
回去聽Alan說,西街還有頗看之處,西方人很多,很多店也是西方人開的,但許多建築還是保持著中國的風貌,中西文化混在一塊挺和諧的,建議我可以再去逛逛。我看下來的結果到是感覺挺雜亂的,沒有整體的感覺,見仁見智吧。
九點多了,有些人的夜生活可能才開始,對治安的顧慮和對酒吧的興趣都讓我卻步不前,我考慮這到底要不要跟著Alan去龍勝,還是保持原定計畫待在陽朔,進入了夢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